頭城國小日曆與PEOPO公民新聞台

頭城國小服務學習團隊

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

3/30中嶺池步道探勘



      中嶺池,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中海拔山區裡,是一處自然湖泊,由於位處偏遠山區,交通不便,所以,只有一些愛好爬山或探尋大自然生物的山友們,以及原住民們知道怎麼走。這次跟著邱老師和黃老師這些爬山老"腳"們找新山路跟上去,來回10小時,雖然體力透支殆盡,仍感這趟旅程十分值得。
      這裡最常見的濕生或水生植物有灰木、如意草、戟葉蓼、宜蘭蓼、七星斑囊果臺、針藺、連萼穀精草、水毛花、蓴菜,以及苔蘚類的狹葉泥炭苔,另外還可聽到鳥類和蛙類的聲音,例如莫氏樹蛙鳴叫。

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

【梭德氏赤蛙】

        梭德氏赤蛙,算是溪流型的蛙類,每年的10月~11月,會固定出現在山間清澈的溪流裡交配產卵,將卵粒產於較平緩的水流裡面,蝌蚪會在幾周後出現,開始吸食溪流中石頭上苔類,隔天春天,幼蛙開始陸續離開水裡,這裡記錄了福山一號橋的梭德氏赤蛙生命史。


母蛙體型較大,抱接時,會背公蛙,繁殖季的母蛙顏色會偏紅色,十分美麗。

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

台灣石(魚賓)

台灣石賓(魚賓) (鯉科
台灣特有種:  □   
出現機率:極普遍  □ 普遍不普遍稀有瀕危
學名:Acrosscheilus paradoxus Giither
俗名:石賓
生態習性:
1.喜歡棲息在水流湍急、較高溶氧的溪流以及較清澈的深潭底層中。
2.雜食性魚類,主要攝食石頭上的藻類及水生昆蟲。
3.魚卵有毒,不可誤食,萬一誤食應立即送醫。
4.雄、雌魚的吻部均有追星,雄魚個體較小。



台灣馬口魚


台灣馬口魚(鯉科) 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台灣特有種:  □   
出現機率:極普遍  普遍不普遍稀有瀕危
學名:Zacco barbata (Regan)
俗名:山漣仔、一枝花
生態習性:
1.雜食性,成魚可長至15~30公分左右,較喜愛冷涼的水域。因只容易出現在清澈無毒的水質環境中,因此被認為是一種「具生態指標性」的魚。
2.通常分佈在武荖坑溪較上游的河段,在攔砂壩以降不易發現成魚。
3.常聚群於深潭,善跳躍,貪吃,有時候一些成魚的體態較肥胖。


大吻鰕虎

大吻鰕虎 (鰕虎) 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台灣特有種:  □   
出現機率:極普遍  □ 普遍不普遍稀有瀕危
學名:Rhinogobius gigas (Chen & Shao) (依據台灣魚類資料庫)
俗名:狗甘仔、苦甘仔
生態習性:
1.常見於平瀨、潭區、淺瀨等地形,具領域性,遇驚嚇或夜間時會躲入細沙中。
2.仔魚在乾淨的水域孵化後,會漂流到河川下游、河口或水庫中,成長後再溯到溪流的中、上游,屬於典型的溯河迴游魚類。
3.成魚體長可達12公分,是台灣所及的吻鰕虎中,體型最大者。以小魚、小蝦或水生昆蟲,偏肉食性。


台灣吻鰕虎

台灣吻鰕虎 (鰕虎) 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台灣特有種:  □   
出現機率:極普遍  普遍不普遍稀有瀕危
學名:Rhinogobinus formosanus  (Oshima) (依據台灣魚類資料庫)
俗名:花臉鰕虎、狗甘仔、苦甘仔
生態習性:
1.仔魚在乾淨的水域孵化後,會漂流到河川下游、河口或水庫中,成長後再溯到溪流的中、上游,屬於典型的溯河迴游魚類。
2.成魚具有護卵繁殖的領域性,肉食性魚種,主要以小魚、水生昆蟲等為食物來源。

3.武荖坑溪的平灘流域中常見。


珍珠塘鱧

珍珠塘鱧 (塘鱧)         

台灣特有種:     
出現機率:極普遍  □普遍  不普遍稀有瀕危
學名: Giuris margaritacea Valenciennes (依據台灣魚類資料庫)
俗名:無孔塘鱧
生態習性:
1.常見水草茂密的淺水流區,成魚偏好底棲,通常躲藏於石縫之間,若受驚嚇易跳躍或遁入沙中,有時能跳出水面逾30公分。
2.仔魚在乾淨的水域孵化後,會漂流到河川下游、河口或水庫中,成長後再溯到溪流的中、上游,屬於典型的溯河迴游魚類。
3.肉食性魚類,以小魚和小蝦為食。



日本絨螯蟹(毛蟹)





台灣白甲魚(苦花)

台灣白甲魚(鯉科)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台灣特有種:     
出現機率:極普遍  □ 普遍不普遍稀有瀕危
學名:Onychostoma barbatulum Pellegrin(依據台灣魚類資料庫)
俗名:苦花、苦偎、鯝魚、台灣鏟頜魚
生態習性:
 1.廣泛生存於水溫20度以下的清澈水域,通常出現在較中上游的河段。
2.成魚多棲息在水域的中下層,游動時偶爾會翻身,在陽光下鱗片閃閃,十分引人注目。
3.台灣原生種的魚,雜食性,以石頭上的藻類為主,但也會吃一些水生昆蟲或有機碎屑。武荖坑溪的各個河段兩岸易發現仔魚,深潭處易發現成魚群聚游動。







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

【濕地生態班】3/9陳定南紀念館人工池

一、活動日期:2013/3/9

二、活動地點:陳定南紀念館


三、栽種水草名錄:
1.台灣萍蓬草
2.華克拉莎
3.大水莞
4.宜蘭水蓑衣
5.風箱樹
6.台灣槐葉蘋
7.殍藎
8.三白草

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

明潭吻鰕虎

        有一些鰕虎科的魚兒若是剛捕捉起來,因其體色會隨環境而變化,其實不容易辨識其名稱,通常得先放置在某個魚缸放養著一段時間,當閃光燈閃過那一瞬間,結果就會有驚奇的發現!


頭部下方一直到腹部有一片淡藍色的色帶,與咖啡色的體色形成對比。
(雄魚,第1~3條背鰭較長)

頭部有兩條明顯的紅色線條,體呈褐色,尾鰭呈器圓扇狀。

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

日本禿頭鯊

      日本禿頭鯊,是台灣地區的溪流常見的鰕虎科魚類之一。所以,也是武荖坑溪流常見魚類之一。牠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光禿禿的圓形頭,搭配鈍而凸的嘴形,模樣十分可愛。但是,牠們的個性卻十分害羞,易受驚嚇而鑽到洞裡。
為了拍到本尊的全身,我靜靜的等了十多分鐘,牠才願意現身。

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

【生態保育】頭城國小師生兩棲蛙類數位學習計畫


頭城數位機會中心暨頭城國小師生兩棲蛙類數位學習計畫
-台灣兩棲類生物保育宣導研習活動~
一、          宗旨
藉由兩棲蛙類的推廣教育,認識蛙類、喜愛蛙類、進而保育蛙類,達到保護生態環境、愛護地球。結合社區與小學,以蛙類為主題,帶領學童與家長從辨識蛙類開始,來引起學員對蛙類生態環境的認知,並瞭解環境生態保育的重要性。
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 指導單位:教育部 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
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兩棲類保育研究室
主辦單位:宜蘭縣頭城數位機會中心
承辦單位:宜蘭李佳翰兩棲志工團隊
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 參與對象
頭城國小師生與家長

四、          人數:約60~120

五、          費用:由頭城數位機會中心經費項下支應。

六、          課程場次與內容

()第一階段:師生暨民眾賞蛙推廣活動

1.課程簡介:共有認識宜蘭地區蛙類、蛙類生態攝影、調查裝備方法與記錄等三個場次,並搭配兩次戶外觀察,讓學生從實際夜間觀察中體驗與學習。戶外觀察地點安排在九股山福德坑溪與大溪螢火蟲的故鄉等地區,以認識並記錄頭城地區蛙類。詳如下表:
      2.課程活動流程
場次一:2013312() 地點:頭城國小視廳館
時間
課程內容
講師/負責人
1400~1550
認識宜蘭地區蛙類
講師:陳漢欽
1730~1830
室內課程檢討、夜間觀察活動行前會議及用餐
李佳翰陳漢欽、賴擁憲
場次二:2013319()  地點:頭城國小視廳館,九股山福德坑溪
時間
課程內容
講師/負責人
1400~1550
蛙類生態攝影
講師:李佳翰
1730~1830
室內課程檢討、夜間觀察活動行前會議及用餐
李佳翰、徐本裕、賴擁憲
1830~2030
夜間觀察:九股山(分兩組進行)
講師:李佳翰、徐本裕、賴擁憲
場次三:2013326()  地點:頭城國小視廳館,大溪水源保護區
時間
課程內容
講師/負責人
1400~1550
調查裝備、方法、記錄
講師:李佳翰
1730~1830
室內課程檢討、夜間觀察活動行前會議及用餐
李佳翰、徐本裕、賴擁憲
1830~2030
夜間觀察:螢火蟲的故鄉(分兩組進行),需請家長協助載送。
講師:李佳翰、徐本裕、賴擁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