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城國小日曆與PEOPO公民新聞台

頭城國小服務學習團隊

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

明潭吻鰕虎

        有一些鰕虎科的魚兒若是剛捕捉起來,因其體色會隨環境而變化,其實不容易辨識其名稱,通常得先放置在某個魚缸放養著一段時間,當閃光燈閃過那一瞬間,結果就會有驚奇的發現!


頭部下方一直到腹部有一片淡藍色的色帶,與咖啡色的體色形成對比。
(雄魚,第1~3條背鰭較長)

頭部有兩條明顯的紅色線條,體呈褐色,尾鰭呈器圓扇狀。



腹鰭和背鰭的外緣有藍白色光澤。(後面是台灣吻鰕虎)

典型底棲活動的姿勢

這隻的腹部淡藍色光澤不甚明顯,但紅色斑線明顯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詳細介紹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●中文名:明潭吻鰕虎(Rhinogobius candidianus)(鰕虎科)

●俗稱:狗甘仔、石貼仔、甘仔魚

●可食用否:ν可   否

●台灣特有種:ν  

●水溫需求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●水質需求:


●棲地分布

1.主要棲地分布於台灣東北部、北部及中部的溪流上游水域中
2.是典型的河海洄游魚種,成魚在溪流的上游產卵,小魚孵化後隨著溪水漂流到河口或海洋中,生長2~3個月後,待有溯游能力時,便成群的迴溯到溪河裡往上游的棲地溯游
3.深度位置:□水面以下    □中層       ν底層


●外型特徵:

1.身體延長,略圓棍狀;頭略圓,中等大;吻部寬圓;口橫裂於吻下,自腹面視之呈半弧形。

2.頰部和鰓蓋沒有紅斑點,可依此與大吻鰕虎辨別

3.一般魚長約3~6公分,最長可達9公分。

●行為習性:

1.習慣出現在中上游的溪流

2.為肉食性,主要吃小魚、蝦、蟹和水中小昆蟲。

3.繁殖期時,領域性甚強,會在扁平的石頭下面,雌魚產卵於洞穴頂部後,親魚會守護魚卵。

 ●出現機率:ν普遍    普遍      □不普遍    □稀有    □瀕危

●漁業用途:廣泛出現在全台灣各溪流中上游的環境,可食用。


●相關報導: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sredsun/article?mid=123&next=87&l=f&fid=16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