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城國小日曆與PEOPO公民新聞台

頭城國小服務學習團隊

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

3/30中嶺池步道探勘



      中嶺池,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中海拔山區裡,是一處自然湖泊,由於位處偏遠山區,交通不便,所以,只有一些愛好爬山或探尋大自然生物的山友們,以及原住民們知道怎麼走。這次跟著邱老師和黃老師這些爬山老"腳"們找新山路跟上去,來回10小時,雖然體力透支殆盡,仍感這趟旅程十分值得。
      這裡最常見的濕生或水生植物有灰木、如意草、戟葉蓼、宜蘭蓼、七星斑囊果臺、針藺、連萼穀精草、水毛花、蓴菜,以及苔蘚類的狹葉泥炭苔,另外還可聽到鳥類和蛙類的聲音,例如莫氏樹蛙鳴叫。

      


     有走過步道的人,都知道步道就是前人走過的痕跡,可以抵達某個山區的目的地,為了讓更多的民眾可以親近步道,以步行輕鬆旅遊,推廣生態觀光,後人或政府再幫忙把步道修築好,不是把雜草清除,泥地整平,就是地面加釘橫木條,兩旁的草清一清,讓遊客走起來不會感覺不舒服。然而,我們此行是以探勘山路為主,亦即,當前人去開闢新的山路,讓這新路未來有可能也走出一條步道,而目的地就是中嶺池。

     出發前,帶隊的老師事先就要求我們要準備有釘子的雨鞋和繩索,否則不容易走。而他們也準備了衛星導航、地圖和指北針等必備物品,我們約早上近8點從頂粗坑的鱒魚養殖場旁的粗坑溪往上游出發,前面一小時的路段其實不算難走,就算是涉溪水,雨鞋走來也輕鬆寫意。但接著下來的路途才是真的不簡單!
         深山,對我們通常只會望遠欣賞的人來講,是很簡單卻又很複雜的畫面,簡單是因為這畫面裡清一色都是深綠色,頂多加一點土黃色,但是,隨著季節變化,又會有另一番不同的山貌,而且,究竟是什麼樣的植物生長其間呢??這問題太複雜了!!這一趟旅程,我有了更深刻的印象!!
        闊葉樓梯草、姑婆芋和冷清草絕對是踏進林蔭時,最熟悉不過的耐蔭植物了。它們普遍生長於中低海拔的森林底層;而筆筒樹、台灣桫欏、鬼桫欏、觀音座蓮和一些我不識得的蕨類,也是我們這一路上最需要依靠它們的植物;其他像是懸鉤子、雞屎樹、風藤、柚葉藤、鴨鍵藤,以及山友們絕對不想遇到的黃藤,亦經常攀爬於高低交錯的喬木林間;還有樟科、楠科等生長於低海拔的喬木林,終年生長於雲霧繚繞的山境之間,更是我們攀爬附壁時支撐的著力樹木。一路上,我嘗試著想把所有的眼前的植物記下,可惜,我的記憶體空間不足,只能憑攀爬山壁的過程中,觸摸過、目視過的這些植物印下感謝的記號。


初到中嶺池的一片近水域濕地環境,前面紅色的是針藺和泥炭苔。

一根一根的植物叫針藺、底層是狹葉泥炭苔。

連萼穀精草,台灣可見體型最大的穀精草。亦可見於草埤。

宜蘭蓼,蓼科植物,常見於濕地環境。

蓴菜的葉子,木面下有新長的幼葉

如意草的花

如意草的花

          因為步行不易,所以眼前的一草一木更顯珍貴美麗,也與各位分享。
七星斑囊果薹

七星斑囊果薹

蓴菜的葉子,十分嫩綠
掉落枯木上的灰木花朵,自然形成一幅美麗的圖案。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離開中嶺池已過近午後兩點了,大家合照後趕緊離開,同時分成兩組,我們這一組回程由紅柴仔古道小徑走,沒多久就開始連滾帶滑往下衝,據估算下切的坡面約60~80度不等,很難再往上爬,垂直下降高度應該至少有400公尺,最後切到乾涸的粗坑溪支流溪床,沿溪床循水線往下走,河途多是大小不一的岩塊,上面布滿了青苔,濕滑不說,每個石塊堆疊不一,有些紮實,有些鬆動,只有踩實了才知道,雖有釘底雨鞋之助,走起來也不容易。過程還遇到一個高約三層樓的瀑布,我們綁繩索垂降,花了約半小時,最後,接到我們當天早上先放棄的山坡路線時已經4點半了,再循原路線回到石平圓的停車位置時已經5點半了。

        回顧這一路的行程,
   

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