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師:林俊聰 現任: 臺灣博物館研究員
蛇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蟲綱,與蜥蜴同綱。全世界約有2700種蛇,其中約300種有毒。
蛻皮的次數,一年約六至八次,新皮的顏色比舊皮鮮豔。蛻皮時,從嘴巴上顎端開始蛻,接著身體慢慢往前,皮則漸漸往後拉退,直到完全蛻完。每次蛻皮的時間並不固定,隨環境和種類不同而差異。有時一、二小時,有時三天以上。
蛇為了因應修長的形狀,所以有些左右對稱的器官,不是一邊退化,如肺,就是呈前後方式排列,如腎。而生殖器官則是稱為半生殖器。
蛇的水晶體不能過度曲張,所以是超級近視眼,同時還是超級自作聰明者。
蛇的因為沒有外耳和中耳,所以耳力很差,再加上眼睛視力差,整體來看,好像器官一無是處。而它會隨著周圍的物體搖擺及警戒,所以古印度的大王眼鏡蛇其實不是跟著音樂起舞。而是跟著吹樂者拿著的樂器搖擺來去,事實上,它是在警戒。
但是,上帝對一切生物是公平的,蛇總有生存之道吧!!它最敏銳的器官是傑克遜氏器,位於嘴上顎內側,蛇經常用舌頭探試週遭的環境,再縮回去讓傑克遜氏器判讀週遭的氣溫和物體。
當然,蛇其實有可愛的一面,如響尾蛇這類的蛇,它有酒窩,我們稱為窩器,功能是探測及追蹤溫度,最遠可感受到一公里遠的動物體溫。
響尾蛇的來由:因為它的長響板形成是尾部每一節的響板在每回蛻皮後掉不下來,又接著新的響板,所以才會形成一長串的響板。不過,在移動過程中還是有可能會掉下來。
蛇的食物一定要弄死才可以入肚。細小牙齒只能咬住食物,但不能咀嚼,大部分會用壓死、毒死或纏死的方式使食物死亡後再吃掉。吃食物的方式通常都是從屍體的頭部開始吃,原因有兩,一是因為怕屍體死而復生,二是嫌反方向吃容易造成卡住的困擾,吃的方向會比較方便和順暢。
有些蛇喜歡吃蛋,這些蛇的脊椎骨腹面的尖刺比較鈍,可以把蛋擠壓破掉。蛇由於沒有胸骨可以讓身體擴大,加上蛇的方骨構造僅以韌帶相連,下頷骨的前端也僅用韌帶相連,整體而言就可以增加彈性擴張的空間,就可以吞下比它大許多的動物了。
蛇的交配是靠身體後面的半生殖器(兩根分叉),但因為沒有手,所以不容易固定身體,公蛇會用頭輕壓母蛇的頭,接著用身體將對方纏捲起來,開始交配。若母蛇不願意,就會脫離。交配時,一次用一根生殖器。不同動類有完全不同的生殖器。
蛇的蛋是長圓形的,不同於常見的圓形,且通常外殼軟軟,不似雞蛋殼般的硬。通常只有剛產下的前一小時可移動,若過了前一小時後,卵黃不容易凝固,移動後易造成散亡。故在野外看到蛇蛋千萬不要貪圖飼養而帶回家,因為一定孵不出來。
剛孵化的蛇沒有鳥喙的尖,是靠鈍鈍的嘴尖端前的一根小軟齒"割"破,非"刺"破,而小軟齒唯一的功能是破蛋。
目前所知的蛇只有大王眼鏡蛇會築巢並保護蛋到快孵化前才離開,其餘的蛇都下蛋不理,更不會保護蛋。
蛇的運動方式:一是常見的蛇行方式,二是彎曲全身後,將頭伸長到極端著地後,連帶全身往前移動,以會爬樹的蛇為主,三是類似彈簧般轉動的沙漠生存的蛇。
海蛇:原來僅分布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至溫帶氣候間。但近年在拉丁美洲的大西洋岸已有發現海蛇,據研判有可能是從巴拿馬運河偷渡到大西洋,目前仍不清楚是否對大西洋是否會造成生態的干擾。而台灣海洋常見的約有5、6 種,顏色多為黑藍色相間,毒性甚強,連鯊魚都怕,但甚少主動攻擊人類,尾巴不同於陸蛇細尖,呈扁平狀。
盲蛇:眼晴只能感光,不能看到任何東西,尾部末端鱗片尖尖的,居住在地底,以螞蟻的蛹和一些蛋維生,有時候可能會寄住在蟻窩裡。平常不易發現,在繁殖季時較易一次發現一對。
南蛇,台灣大型的蛇,唇鱗有黑邊,相似種為細紋南蛇。
臭青公,鱗片邊緣黑色,頭頂有「王」字狀,因會散發異味,故名"臭"。小蛇偶有雙頭蛇,但通常活不久。
錦蛇,保育類蛇,全台體型最大的蛇,因為體色花紋好看,常被做為服裝飾品,易被捕捉交易,身長約2~3公尺。
毒蛇:毒蛇的毒牙可分可動式和固定式,可動式的毒牙較長,平常貼近上顎骨,固定式的比較短。牙管內有毒液溝,有些毒蛇如眼鏡蛇可以從毒牙噴出毒液。毒液其實只是一種蛋白質。
有無毒性的蛇不能從傳統的蛇頭三角有毒,圓形無毒形狀判定,三角形的頭確是毒蛇,但有些橢圓形的頭也有毒。
遇到毒蛇時,把握的重點原則是冷靜,緩慢的離開,蛇的行動非常緩慢,算是行動遲緩兒,身手並不靈活,而且還有點笨。不似武功那種蛇形刁手般的快。
蛇的攻擊方式有兩種:一是身體往上抬,向下攻擊,另一種是身體往後屈,向前攻擊。所以與蛇保持約蛇長的3/2身長的距離為安全距離。
蛇的毒液通常用掉後要10-14天左右才能回復毒液,因為對它有保命的重要性,所以蛇可自行控制要不要用毒,毒量的多少。
蛇通常不會自行攻擊大型的動物,但通常如果看到蛇有恃無恐的面對你時,它不跑就表示你要慢慢的離開它了。
台灣的毒蛇的毒素分三種,一種是攻擊動物的神經末梢的神經毒素,如雨傘節和眼鏡蛇,中這種蛇毒通常會有麻痺的現象,也不會太疼痛,但毒液甚強。第二種是出血性的毒素,如百步蛇、赤尾飴、龜殼花,被這類的蛇攻擊時除了倍感庝痛之外,也易大量出血,所以要立即做止血處理。第三種則是結合上述兩種毒素,如鎖鍊蛇,但這類的毒性不若上述兩種強。而台灣的鎖鍊蛇通常是生長在熱帶地區,如恆春半島。
目前據統計,被毒蛇咬中而命亡的榜首是百步蛇之毒,約有1/4的人會死亡。其次為雨傘節。而台灣目前所有的毒蛇血清針對上列的三種毒性而有四種血清。一是神經毒素血清、二是出血性血清,三是百步蛇血清,而第四種的綜合性血清仍在實驗階段,尚未量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